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1月28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11月27日,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吴家峪社区文化广场圆满举行。学院领导、师生代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景军义工队代表,社区负责人共同见证这一时刻,现场民族文化气息与实践育人氛围交相辉映,暖意融融。
作为深耕公益领域十五年的榜样力量,景军义工队自2014年组建以来,已发展为拥有500余名义工的正规组织,累计开展敬老怜贫、环境保护、困境儿童帮扶等公益活动800余场,志愿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捐款捐物价值达200万元,惠及群众数万人次 。此次合作是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与景军义工队继公益讲座后的深度携手,标志着校地协同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迈入新阶段。
仪式上,学院向景军义工队授予实践基地牌匾。接牌方代表李景军在发言中分享了公益初心,他表示,劳动是立身之本、感恩是处世之基,实践基地将成为青年学子践行奉献精神的重要平台,让大家在劳动中体会成果珍贵,在服务中传递感恩温暖。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关键举措,既依托武陵源民族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通过真实场景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感恩意识,打造“课堂+社区”的立体育人体系。
授牌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实践活动同步开展。身着苗族、侗族等民族服饰的学院师生与景军义工队志愿者分组行动。在药房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测量血压;沿河岸步道发放文明旅游与环境保护宣传手册,清理沿岸垃圾;走进社区高龄老人家中,送上暖心问候与生活帮扶,以实际行动诠释劳动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深刻内涵。
“公益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次简单的帮扶、一句真诚的问候,都能传递温暖。今后我会积极参与基地活动,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2025级预科生田同学感慨道。
据悉,基地后续将常态化开展敬老助残志愿服务、生态守护河道治理、文化传承民族公益宣讲三大品牌活动,通过劳动学分认证、志愿者星级评定等机制,推动劳动教育与感恩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与景军义工队将以此次授牌为起点,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劳动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让感恩之情浸润青年心田,共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编辑:王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