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11月14日讯(通讯员 周兵)“以前雨天靠爸爸骑摩托送学,衣服总被淋得湿透;现在每天7点,班线车准时开到家门口,坐着又暖又稳。”11月14日,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几名小学生坐在客运班车上,脸上漾着藏不住的笑容。
谁能想到,这样便捷舒心的出行场景,几个月前还只是村民们藏在心底的奢望。此前,协合乡杨家坪村长期无客运车辆,群众日常出行、孩子上下学成了老大难。每逢雨天,老人们踩着雨水在公路上艰难挪动,接送孩子的单薄身影在雨幕中摇晃,格外让人心疼。“要是客运车能开到家门口就好了!”这个简单的心愿,在无数个湿冷清晨中,反复萦绕在村民心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武陵源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闻讯而动,迅速开展线路勘察规划、站点选址设置等工作,高效推进客运班线开通事宜。今年4月28日,武陵源城区至协合乡杨家坪村的农村客运班线正式运营。
这条新线路起于索溪峪街道迎宾路社区,终至协合乡康家峪隧道口,像一条坚实的纽带,串联起索溪峪街道、军地坪街道的多个社区,以及协合乡插旗峪社区、杨家坪村等村落,直接惠及沿线5000余名群众。班线每日7时首班发车、18时末班收车,全天运行4个班次,精准对接村民出行、学生上下学的节奏。
如今,这辆客运班线车已在山间平稳行驶半年。它穿梭于村落与城区之间,载着的不仅是孩子们沉甸甸的书包,更是村庄对教育的殷切期盼,是家长们卸下的心头重担,更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真切温度。
截至目前,武陵源区33个建制村(居)已实现客运线路全覆盖,班线车直抵建制村村部,彻底打通了群众出行和学生上下学的“最后一公里”。“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客流变化和群众反馈,灵活调整发车时间与班次,不断优化服务细节。”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将让这条“幸福纽带”更贴合民生所需,持续缩短城乡时空距离,用稳稳的出行保障,温暖山村的每一段路、每一颗心。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兵
编辑:吴文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