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9月25日讯(记者 张婷)2025年暑期,当全国多地被高温笼罩,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却以一份“22℃的清凉成绩单”惊艳破圈!全网曝光量突破7亿次,央媒报道近100条,省级以上媒体上稿290条,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浏览量超3.7亿次——这组滚烫的数字,不仅刷新了避暑旅游的认知,更宣告了武陵源“清凉经济”的强势崛起。
“天然空调”引爆避暑经济
武陵源是天然避暑胜地。高达98%的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超10万个负氧离子、核心景区平均气温22℃,这些数字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为游客“寻凉”的核心动力。
央视《正点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的镜头里,游客在峰林“凉棚”下惬意漫步、在黄龙洞中探幽纳凉、在金鞭溪畔欢乐戏水的场景,将“清凉”转化为可感知的鲜活体验。
避暑游产品矩阵也随之迅速成型:黄龙洞的清凉奇观成为中外游客度假新选择,猕猴在溪边觅食的野趣场景登上《新湖南》头条;“亲子游”“高铁游”等定制线路在《湖南日报》头版获整版推荐。当非洲游客在宝峰湖连呼“舒服”,当美国游客以“阿凡达”妆容打卡“潘多拉星球”,武陵源的“清凉标签”已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游客的夏日梦想目的地。
“宠客行动”织就暖心网络
面对暑期汹涌客流,武陵源亮出“宠游客”金字招牌。景区推行分时分站预约制度,有效避免人流拥堵,保障游览秩序井然;遍布景区各处的“暖心驿站”免费提供饮用水、防暑药品,被《中国旅游报》盛赞“为游客撑起夏日‘清凉伞’”。
更具温度的服务细节不断涌现,德国游客在张家界街头与市民打排球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热传,“玩得很开心,张家界人超好”的评语成为最佳代言。民政局特设七夕游客领证通道,让“来旅游顺带结婚”成为浪漫新风尚。人民公安报《守护仙境无忧换来游客点赞》等报道,让“安全、舒适、有序”的服务形象深入人心。武陵源各官方视频号发布的300余条暖心服务短视频,成为展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生动窗口,为“清凉经济”注入温暖力量。
“高空芭蕾”霸屏全球流量
8月的黄石寨之巅,一场“亚洲之王”千米高空扁带争霸赛,让全球网友开启“云围观”模式。1600米凌空飞跨的扁带之上,选手如“蜘蛛侠”般行走于悬崖之巅,脚下是三千奇峰的壮丽全景,耳边是呼啸的山风,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
这场极具国际范的赛事,从预热阶段就吸引了人民网、新华社等央媒聚焦。决赛期间,湖南都市、江西都市等10余个平台同步直播,CCTV2、CCTV4、中国日报等海内外重量级媒体密集报道,累计发稿147篇。赛事通过Instagram、RTL卢森堡官网等海外平台强力扩散,百万粉丝级网红现场打卡助力。最终,这场“悬崖芭蕾”创下3.7亿的全网浏览量,让武陵源成为“极限运动的天堂”。
创意营销激活文旅基因
武陵源的营销创新不止于自然禀赋,更在于精准触达与跨界融合。当张家界至重庆“周末高铁”开通的新闻登上CCTV2,20名重庆网红即刻启程探秘峰林,点燃“快旅慢游”热潮;2025张家界峰林音乐节联合20家融媒体同步宣发,2万条短视频在社交平台掀起风暴,吸引三小时高铁圈内的年轻群体蜂拥而至,创造1亿次话题流量。
全球摄影师的镜头也在今夏聚焦武陵源。韩国摄影家组团采风,中东网红制作《阿妹湖湘奇遇记》,国际摄影师签约合作——这些画面通过迪拜国际书画艺术展等平台走向世界,让武陵源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视觉焦点。
以这份“清凉爆款”的全球热度为跳板,武陵源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四季版图。未来,这里将深耕“清凉”基因,精雕四季体验,持续优化旅游产品矩阵,全面提升智慧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大胆探索前沿营销模式,让武陵源从“夏日顶流”蜕变为真正的“四季常青”!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婷
编辑:覃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