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9月24日讯(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谷湘珺)9月中旬,武陵源区协合乡协合村、索溪峪街道双文村的农村供水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作业正酣,这两项总投资约350万元的工程即将竣工,标志着武陵源区在破解山区群众“用水困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
翻山越岭送甘泉,解305名村民“缺水忧”
在协合乡协合村,一项“翻山越岭”的供水工程正进入收尾阶段。作为武陵源区“南大门”,协合乡紧邻核心景区,下辖4个村、2个社区共2787户8159人,但仍有8个行政组180户655人主要依靠20余个蓄水池供水,季节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此次新建的协合村供水工程总投资200万元,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精准开方”。
“要把水送到村民家,得先翻过358米的高差——相当于把水抬到120层楼的高度。”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团队创新采用“双泵房+长管道”方案,配备两座11KW、8m³/h大功率水泵,铺设4400米抽水管道。“目前抽水管和泵房主体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30日前正式通水。”届时,供水管网将覆盖张家组、何家沙组、黄三界组、刘家组、苏家组5个村民小组,84户305人将彻底告别“看天吃水”的历史。
高扬程突破瓶颈,让1800人告别“分时等水”
与协合村不同,索溪峪街道双文村的用水困境源于“片区分割+水源不稳”。这个由原双峰村、文庄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辖区面积3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8人,加上外来居住人口约600人,总需求1800余人。长期以来,双峰片区与文庄片区供水“各自为战”,仅靠11个总蓄水量约6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供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雨季水量还够,但一到干旱季节,就只能靠水源点抽水,每小时仅能抽10立方米左右。”村民无奈表示,缺水时村里只能分时段供水,每次仅4小时,生活用水深受影响。
为破解这一难题,6月5日,双文村供水工程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约150万元,创新采用“大功率泵房+高扬程提升”模式:新建2座30KW、32m³/h的大功率加压泵房,铺设2000米抽水管道并配套调节水箱,将水从低海拔水源点提升397米。“目前抽水管和泵房已基本完工,水已成功抽至村内。”施工方介绍,工程完工后,城区自来水管网将直接延伸至双文村,彻底解决480户1800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让村民享“城市级”饮水服务
更值得期待的是,武陵源区正以双文村为试点,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解决索溪峪街道双文、双星村2424人干旱季节的饮水难题,村民还能享受与城区同品质的自来水服务。”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合村与双文村的供水工程,是武陵源区农村饮水保障“突击战”的两个关键节点。当前,武陵源区正以“一手抓质量、一手抢进度”为原则,全力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各项工程正陆续竣工投运。
“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随着更多“翻山越岭”“高扬程”工程的落地,武陵源区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将持续提升,一幅“水润乡村惠民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婷 谷湘珺
编辑:吴文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