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清晨七点的坚守:“水电匠”袁晖的二十六载敬业奉献路
2025-08-07 21:39:30 字号:

袁晖检查配电室.JPG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8月7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 唐晖)清晨七点,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机关大院内,54岁的袁晖脚步轻快地走向配电室和水泵房。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地轻响,像一声准点的报时,开启他一天的工作——拉闸检查线路负载、用手电筒照向设备接口处的每一丝缝隙。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二十六年。

“袁师傅的脚步声,比闹钟还准。”值班室的同事常说。1999年刚调入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时,袁晖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把配电室、水泵房这些“心脏部位”摸一遍。

“这些设备跟人一样,得勤看勤护,稍不留神就可能‘生病’。”袁晖边说边用抹布擦掉配电柜上的灰尘,指腹划过布满细小划痕的操作面板,那是二十多年来反复调试留下的印记。

这份细致不仅体现在日常巡查里,更藏在为群众解难的点滴中。

袁晖在检查会务保障系统.JPG

袁晖利用简单的工具检查水泵.JPG

袁晖负责政府宿舍水电费收缴的二十多年间,148户居民家的线路走向、电表型号,他都烂熟于心。独居的李奶奶家灯泡坏了,一个电话打来,他放下刚端起的饭碗就往楼上跑。“小袁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周到。”居民们常这样念叨。

日常工作中,袁晖注重做好各项数据的比对分析,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数量与实际消耗,大到水电线路改造的预算与市场报价,通过细致比对找出最优方案,多年来为单位节省了不少资金。

2021年8月,用电高峰期来临,政府大院线路因老化急需改造。第三方公司报价6万元,这让袁晖犯了难,能不能既保证质量,又节省开支?他连续3天查阅线路图纸,对照现场反复测算,最终拿出一套优化方案。通过合理调整线路走向、复用部分原有设备,改造工程仅花费6000元就圆满完成,为单位节省了90%的开支。

2020年驻村帮扶时,袁晖的工具包成了“百宝箱”。清晨五点的厨房烟火里,他蒸的馒头飘着麦香,让吃惯泡面的工作队队员尝到了家的味道;农忙时节的稻田里,他帮腿伤的李伊权插秧到日暮,腰直不起来就跪着挪;暴雨夜的山路上,他徒手扒开堵塞的水库排水渠,手指被树枝划破也浑然不觉。有次帮周奶奶家换电线,看到老人家里昏暗,他特意多接了盏节能灯,“亮堂点,心里也暖和”。

驻村一年多,他的车跑了8000多公里,后备箱里总装着帮老人代购的药品、给孩子的文具,还有那套走哪带哪的修水电工具。

如今,袁晖又多了个“蜘蛛人”的名号。加入应急救援队五年来,百米悬崖上他系着安全绳捡垃圾,80米深的天坑里他守护施工安全,游客遇险时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队友说他“胆儿大”,他却指着工具包上的磨痕:“干熟了就不怕,就像当年摸透那些配电柜一样。”

二十六载寒来暑往,袁晖把坚守二字刻进了每一次巡查、每一次抢修、每一次为民服务里。就像武陵源山间的青石,沉默却坚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垒起了群众心中最暖的风景。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唐晖

编辑:王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