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实施“七大攻坚”| 张家界白羽乌鸡科研观测站揭牌 科技赋能特色农业振兴乡村
2025-07-28 16:12:17 字号:

张家界白羽乌鸡.png

白羽乌鸡常年于林下自由觅食,饮山泉水、食红薯和玉米、啄药草与百虫,尽情汲取自然界精华.jpg

张家界白羽乌鸡产业化母爱育雏和野外放养科研观测站在张家界小背篓基地正式揭牌.jpg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7月28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7月27日,张家界白羽乌鸡产业化母爱育雏和野外放养科研观测站在张家界小背篓基地正式揭牌,该观测站位于索溪峪街道文风路社区。标志着当地白羽乌鸡产业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该观测站由武陵源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索溪峪街道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指导,武陵源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主管,张家界小背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营。

此前,合作社针对白羽乌鸡野外放养中存在的品质不稳定、成活率偏低等难题,潜心研发了“母爱育雏六步体系”。合作社成功申请设立观测站,旨在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揭牌仪式上,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邓昌平表示,老科协始终聚焦特色农业发展,白羽乌鸡是张家界极具潜力的优质农业资源。观测站的成立搭建起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老科协将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助力破解养殖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向标准化、高质量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贡献老科协的智慧力量。

“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观测站落地文风路社区意义重大。”索溪峪街道主要负责人宋逸成介绍,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特色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白羽乌鸡产业的突破离不开科研支撑。他表示,街道将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更会全方位支持老科协在观测站建设、技术攻关中的各项工作,整合政策资源支持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让白羽乌鸡产业成为街道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观测站创新采用“跨品种带娃”养殖模式,构建起机器孵化、干毛养护、认妈融合等全流程产业化育雏体系。经母爱育雏模式培育的乌鸡,在体质强健度、适应能力及肉质品质上优势显著,实现成活率与产品品质的双重提升。目前,小背篓合作社研发的产业化母鸡育雏和野外放养品质管理系统已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与发明专利,为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

接下来,观测站将依托老科协专家团队资源,持续监测乌鸡生长动态与林地生态环境,同步打造科普教育阵地,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推动科研成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编辑:覃蕾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