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7月2日讯(记者 唐小花)仲夏的田野,生机勃发,孕育着希望。
一杯茶、一杯葛、一袋米、一瓶酒、一只鸡、一段锦、一瓶辣、一条鱼......一个个充满旺盛活力的特色农业,镶嵌在仙境之地的广袤乡村。
今年来,武陵源区打响了“八个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深入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壮大“产”的规模,以绿色农业为基、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创新创意为径,打好“八个一”乡村特色牌,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之路。
耕一方水土 夯实发展基石
一方水土养一方“特”产,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赋予武陵源这片土地丰富、多元的资源禀赋,孕育了独特的农业资源。
过去,有产品、没品牌,有特产、没特色,一度成为武陵源农业发展的掣肘。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武陵源依托乡土、找准特色,全面夯实“八个一”基础设施建设。
走进协合乡插旗峪村新建的有机茶园,一排排茶苗错落有致,长势喜人,村民穿梭其中,正在进行除草、顺苗、施肥、垒沟等管理工作。“去年以来,我们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对1200平方米协合茶场生产工厂进行了翻建,还将订购智能化莓茶、红茶生产线,为茶叶生产全面提质升级做好准备。”武陵源头茶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一杯茶”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武陵源紧扣其他特色产业,大力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基本建成葛根体验中心、改造葛根科技园、建成网红直播基地,建设土家织锦研发中心,建成白羽乌鸡保种基地、消费体验店等,夯实了特色农业发展基石。
造一个链条 丰富多元产品
依托乡土找准特色后,如何深挖用活做大一方产业?武陵源围绕“八大特色”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丰富多元产品,加快培育全产业链条。
“以前我们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我们创新研发、改进了一批新产品,将葛根深加工成葛面条、葛粉丝、葛粉速食、葛牙膏等,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市场前景更可观。”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抢抓“一杯葛”产业培育行动机遇,对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在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研发的围巾、包袋、文创等30款文旅系列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条涵盖了设计、生产、人才等要素的产业链逐步成形,古老的土家非遗技艺越来越“年轻”。
“武陵源酒”着力构建特色产业链,精心研发了6款酱香型白酒、10余款精酿啤酒,打造真正代表张家界市的“一瓶好酒”。
随着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延伸完善,“链”上发力,特色产业集聚成势、蓬勃发展、更添动能。
富一方百姓 做好融合文章
不断培育壮大的乡村产业,让农民鼓起钱袋子、日子更红火。
今年,张家界白羽乌鸡“一只鸡”产业培育行动开展以来,为农户免费发放白羽乌鸡苗2.1万只。“免费领取了50只鸡苗,预计一年左右出栏,能增收3万多元,真是太感谢了!”索溪峪街道田富村村民陈中祥满心欢喜地说道。
同样,培育“一瓶辣”天子山剁辣椒也通过免费提供种苗、栽培技术和签订“订单收购”等措施,发动农户217户种植七星椒450亩,仅今年上半年,销售剁辣椒3万多瓶,销售收入达300万元以上。张家界大鲵产业“一条鱼”则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大鲵养殖已达9万尾,预计年出栏约3万尾,产值约500万元。
“鼓励和吸引近500名群众参与,累计发放285.5万元产业分红,惠及当地群众2123户7412人。”经营鱼泉贡米的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孕沃野。武陵源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有力促进稻旅、茶旅、康旅、文旅等融合相加,力争2026年实现综合产值达12亿元以上,形成“亿、千万”引领发展、加速转型、提质增效的新发展格局。
如今,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放眼望去,良田舍下,贡米、乌鸡、葛根香飘四溢;天子山上,高山云雾出好茶、云栖深处辣椒红;峡谷山涧中,大鲵灵动;土家寨子里,一针一线“绣”传承、古法工艺酿好酒,一个个特色产业叫得响、卖得俏。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小花
编辑:王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