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3月17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 余莎)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眼下正是红薯育苗的关键期,武陵源大山深处,张家界小背篓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简称“小背篓合作社”)的乡亲们正忙着施肥、盖土,有条不紊地开展红薯育苗工作。
就在不远处的红薯干加工车间里,机器正轰鸣运转,民居改造的四层厂房散发出勃勃生机。“红薯干生产线可以年产红薯干 30 吨。”小背篓合作社负责人袁国宏信心十足。今年46岁的他,梦想是做一名新农人,通过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振兴本地产业。
村里农产品资源丰富,父老乡亲勤劳手巧,但是没有形成产业,缺乏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2021年10月,致力于开发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小背篓合作社应运而生,袁国宏迈出了第一步。
小背篓合作社主要经营红薯、土鸡蛋、土蜂蜜、草猪、腊肉、香肠等各类农副产品,通过孵化农户成立家庭农场、牵手其他合作社等方式,带领乡亲们种植了100余亩生态红薯、50 余亩有机稻,还签约了30余户农民养殖草猪。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统一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中心。袁国宏邀请湖南农大研究食品加工的王远亮教授,担任小背篓合作社的技术指导。
在王教授指导下,崭新的小背篓农产品加工中心落成,规划总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首期建设任务350 平方米。如今,红薯干生产线、红薯糍粑生产线、腊制品生产线、烘干生产线开足马力,加工中心还全面引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过程管理,实现了标准的现代化管理。
“以前,我们这里有很多荒山荒地。现在,乡亲们积极开荒种红薯、种大米、种油菜、保护利用山竹林,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2年小背篓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让袁国宏倍感欣慰。
“我们将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和非遗文化,与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合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谈及小背篓合作社的下一步计划,袁国宏透露了一个远大愿景:到2028年,以张家界为核心,在背篓文化覆盖的湘鄂川黔地区发展合作联合体基地8000万亩以上,在全国开设1000家社区加盟店,每年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屈泽清 余莎
编辑:覃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