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陵源区:路美 业兴 百姓乐
2022-09-27 15:45:57 字号:

提质改造后的插园公路,路域环境焕然一新

梓山漫居负责人聂吉鸿接受《中国交通报》采访,畅谈插园公路提质改造,助力民宿高质量发展

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9月27日讯(通讯员 周兵)九月的插园公路,从高空俯瞰,阡陌纵横交错,一条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宛如灵动的玉带缠绕在绿水青山间……

“过去回趟家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路修好了,通行时间缩短到20分钟。”每年国庆假期,在外地工作的邓先生都会回武陵源区探亲休假,对于家乡的路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说:“几年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插园公路的提质改造,让我记住了乡愁,也让漂泊在外游子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近几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围绕“交通强区”和“外联内畅”发展战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以G241、S241、S303和S521等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构建起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公交车到村(居)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新时代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之变,路之变是根本。

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佰胜介绍,2019年8月30日,杨家界大道竣工验收通过;2018年12月28日,武陵山大道全线建成通车;2018年,G241环武陵源景区公路南线完工,该路的建设成为一条连接张家界市城区与武陵源核心景区的高品质旅游快车道,构筑起现代立体、双向开放的新交通格局;2022年,提质改造插园公路,成为了众多自驾、骑行爱好者打卡的必选,沿线的民宿也成为众多游客及本地市民享受“微度假、慢生活”首选目的地……

要想富,先修路。几年来,武陵源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17公里。

道路纵横,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兴起。以插园公路为例,沿线特色种养、康养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兴起客栈、民宿、农家乐100多个,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周边民宿、茶叶等乡村旅游产业年产值近9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成为了老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梓山漫居”民宿就是受益者。该民宿老板聂吉鸿介绍,该处以前是废弃林场,于2015年在原址上改建而成。“民宿建好了,我的车也报废了。”聂吉鸿打趣道,修建民宿的那段日子,由于山路崎岖,他的车在日复一日上下山路程中刮坏了底盘,最终成了民宿落地的“贡品”。不只是自身,民宿建成后,因路途不便,只能靠班车接送外来游客,自驾游客“望而生畏”。

该种现象随插园公路的提质改造而成为历史。

“插园公路通车后,旅客数量增多了。每年出游高峰期,民宿‘一房难求’。”聂吉鸿说。据介绍,今年暑期,民宿日均入住游客达100人次,日均营收达10万元。此外,由于交通的彻底改善,原来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在外地打工的游子都回到了家乡。

“现在家门口就是‘七彩’公路,出门就有公交车,天气好的时候还有年轻人拍结婚照呢,这生活就是再活500年也不够……”80岁的邓大爷说起现在的生活,开心得合不拢嘴。

“我和妻子是龙尾巴村人,过去靠在外地务农和出门打零工为生,如今在‘梓山漫居’上班,我负责园林维护,妻子在厨房帮工,一年工资就有8万元。家里蔬菜、山货也不愁销路,基本被民宿定点采购。一年下来总收入有10多万元,借助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李启海无比自豪地说。

近几年来,武陵源区交通运输局为建好“四好农村路”,全面推行“路长制”,创新实行“一路一警”机制,每个村居农村道路配备一名村辅警,明确为各村居村道协管员,与沿线农户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把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严禁在公路上挖沟引水、打场晒粮、乱堆乱放,做到每条路段有人负责、有人管护,形成了“区有路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协管员、村民共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同时创设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实现公路养护全覆盖的同时,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此外,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扎实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区、乡、村(居)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打通了乡村振兴“大动脉”。

目前,全区33个行政村(社区)率先在全市实现客运车辆村村通,不仅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一样的便利。

如今,在武陵源区,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联网成片,纵横交错,不仅有效地拉动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力地提升了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一条条美丽乡村路宛如一条条舞动的彩带,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畅、越来越幸福……

来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兵

编辑:覃蕾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