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解读“教育武陵源现象”
2016-01-11 10:01:16 字号:

  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武陵源总面积398平方公里,辖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常驻人口6.05万。全区有中小学校15所,公、民办幼儿园15所,教职工546名,在校学生8327名。其中,小学生4848名,初中生2132名,高中生1347名。

  在武陵源短暂的教育史志上记录有这样一组数字:1999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2011年,连续两轮省级“两项教育”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2005年至2014年10个年头中, 9次被评为区县教育工作一等奖;2003年至2012年,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基础教育综合质量先进单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评价自2004年至2015年中,分别有11个、12个全市第一……

  当年的“小兄弟”如今摇身成为全市两区两县教育当然的“带头大哥”,人们在惊叹之余,称这种巨变为“教育武陵源现象”。然而,这华丽的转身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密码呢?

  

 

  党政重教是坚强后盾。历届区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关于教育强区的决定》、《武陵源区建设教育强区“十一五”规划》、《武陵源区建设教育强区“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出台的《武陵源区建设教育强区“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武陵源教育事业发展勾勒出一幅幅宏伟蓝图,写就一篇篇华美篇章,武陵源在建设教育强区路途中创下了多项武陵源速度。

  率先全省推行义务教育“四免一补”。自2006年起,武陵源就率先推行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惠民政策,不仅免除学生的学杂费、教材费、作业本费和教辅资料费,还为农村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近3年安排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资金2130万元,受惠学生达100%。截止目前,全市两区两县中推行义务教育“四免一补”的区县还仅此一家,比国务院统一推进实施的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早到了10年,而且保障范围更广。

  率先全市实现教育信息化。近5年来,累计投入3000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水平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均衡发展,做到两个“一个样”:一是建设进度一个样。无论是中心学校、村小还是教学点都同步进行,一次性完成;二是建设标准一个样。全区169个教学班都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数据接收终端全部采用65寸液晶触摸一体机。武陵源一中建有校园电视台,区二中和军地小学配备有录播和直播教室。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武陵源“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县”创建工作于2012年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工程”获省级奖励,教育信息化经验在全省推广,武陵源教育逐渐步入“e”时代。

  率先全市完成合格校(园)建设。从“十一五”中期到“十二五”末,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合格公办幼儿园建设多轮驱动下,武陵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进入发展“黄金期”,城乡办学条件趋向均衡。十年时间,武陵源投入3个多亿走完了合格学校和合格幼儿园创建的全部历程,建设速度全市乃至全省第一。近3年来,全区新建校舍17516平方米,维修校舍5314平方米,平整操场4600平方米,建成塑胶跑道4500平方米、硅PU运动场4475平方米,学校食堂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食堂电气化设备设施达全省一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2014年获得“湖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先进单位。

  

 

  优质师资是根本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武陵源一直把“引得进、能教学、留得住”当作重点课题来研究。

  2011年至2013年,武陵源连续三年广发“招募令”,面向全国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33名。近5年内,通过招聘、选调、培养免费师范生、申报特岗教师计划等多种途径,新增教师近百名,约占全区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为实现能教学的目标,武陵源将教师培训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建立起国培、省培、校本培训、自主研修等多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开展普通话、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学历,落实校长、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参训教师达100%,形成了教师“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讲台,成才在岗位”的教师培养新机制。

  为了留住人才,武陵源自2008年起给边远山区教师每人每年3000元补贴,2013年起,这项补贴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教师。认真落实武陵山片区人才津贴和乡镇工作津贴。按人均25600元的标准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广范围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13个月工资、年终奖金和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负担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起教师三年一体检制度,实施教师暑期疗休养三年行动计划,为农村教师建公租房,保证全区每位教师办公条件达到“三个一”:一台电脑,一个独立办公空间,每个教师办公室有一台空调。

  

 

  改革创新是推进器。为适应教育新常态,武陵源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先行先试。

  构建“1+N+X”课程体系。武陵源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课程的地方性和自主性,开设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禁毒、环保以及生理与健康等多种地方课程,编印了《中小学国学教育读本》、《中小学民俗文化教育读本》、《中小学廉洁文化教育读本》、《绿色歌谣》等地方教材,全面提升课程内涵。开设书法、绘画、刺绣、剪纸、围鼓、唢呐、车模、航模等20多门校本课程,由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固定在每个星期三下午开课,成功开辟“星期三”课堂。

  创新“10个百分”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幼儿园)目标管理评价方案》、《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教师年度考核评价方案》和《学科评价方案》等评价体系,尤其是突破以往主、副科之分的传统狭隘评价观,通过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学的语、数、外、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10门学科全部评价,实现单一评价向多维度评价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发展是不二法宝。武陵源以落实地方课程和开发校本教材为平台,努力打造“一校一品”校园文化,走特色发展之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以“创建绿色学校、构建生态课堂、共守环保公约、践行十大环保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行“生态示范校”建设,课题《景区学校生态课堂的建设研究》被列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被评为“省生态文明示范校”;协合中心学校以“童蒙养正、长善救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着力打造文明礼仪校园,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培养研究》被列入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被评为“心灵花园”学校;天子山中心学校以“穿民装、跳民舞、唱民歌、奏民乐、习民俗”为主要方式,大力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把围鼓、唢呐、刺绣、剪窗花等民间艺术请进课堂,学校被评为省文明美德学校;索溪中心学校组织开展地质科普教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示范校”;区一中注重对外交流,开展中加、中美合作办学,承办美、英、韩等多国的师生夏令营活动,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授予“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武陵源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不断开拓进取,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挥毫续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杜修庆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周良勇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