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武陵源城中村改造进程,有一个变化耐人寻味:改造项目刚启动之时,党员干部需一家一户上门做群众工作,当第一个响应改造的居民户吴远驰取得成功之后,有30多户群众主动找到城中村改造指挥部,要求对自家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或翻修。
从政府主导到群众自愿,居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推动力——其根源在于坚持让利于民,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群众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充分享受人居城市的发展成果。
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说起城中村改造给自己带来的惊喜,“武陵居客栈”的老板吴小初掰着指头算起账:“以前的家庭旅馆变成了如今的特色客栈,价格从60多元的一间房卖到了300多元一间,收入是成倍增长,不出3年就可收回成本。”
城中村改造是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社会变革,多个利益主体人人心中有本账。在这一“利益杠杆”上,武陵源的政策坚定地倾向群众一边。
“政府投入配套资金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长邓昌平告诉记者,为了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区政府投入财政资金6000万元,配套完善天子路改扩建、滨河游道、小广场建设以及城区美化绿化亮化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项目。
“与此同时,在规划方案、户型设计等细节方面,还多方征求居民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了激发大家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政府第一时间出台了房屋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原有不足三层的可以建三层,原有超过三层的有几层就建几层等惠民激励措施。
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居民的改造热情,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武陵源城中村百姓按照“整体规划、统一设计、自主改造”的思路,居民根据自己房屋的位置、大小等特点进行自主改造,从而实现各自在生活和产业上的利益诉求。
超前考虑优先富民
“城中村改造,力求修百年建筑,兴百年产业。”2014年7月14日,区委书记朱用文在与城中村居民进行座谈时提出,要把城中村改造成武陵源宜居宜游、宜住宜商的新名片和百年不衰的富民产业区。
为了把城中村改造项目打造成与风景相媲美的旅游精品,武陵源区牢固树立“百年规划”理念,向全国进行招标,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参与城中村改造规划。
武陵源规划设计院院长唐松青介绍,城中村改造后的业态布局包括沿街商业街区、特色宾馆客栈区、传统工艺作坊展示区、民俗风情土家文化展示区、商业区等内容,与相邻的溪布街旅游商业街连成一片。
随着城中村改造项目迅速推进,许多商户和居民看到了潜在商机,纷纷投入资金对房屋进行改造升级,“老唐三下锅”的老板唐汇国就是其中之一。
“投资1500万元,打造武陵源最大的最美的餐饮中心。”在唐汇国看来,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创业舞台,他和亲戚毛盛勇一起投资,与宝峰湖桥头的4个居民户签下15年的改造经营合同,着力打造盛世武陵美食楼。由他出资翻建装修,合同期内自主经营,每年支付4名房东租金40万元,15年后房屋归房东。
“城中村改造中不仅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还超前考虑优先富民,让群众成为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朱用文介绍,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还使得城中村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长,许多家庭一步跃入“百万俱乐部”,生活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真正实现了藏富于民。(本文原发于《张家界日报》2015年10月28日1版)
责任编辑:杜修庆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田育才 朱付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