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陵源区夯实四个基础建设美丽新农村
2014-05-26 14:53:18 字号:

  武陵源新闻网5月26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自2013年以来,武陵源区各联村领导和联村后盾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服务、基层组织等“四基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入资金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全区12个建扶村共投入资金4299万元(其中:后盾单位投入1089万元,协调项目资金24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670万元,村民自筹110万元)。资金向基层倾斜,力量向一线供给,武陵源美丽新农村初具雏形。

  抓基层组织,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四培四带”活动,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村级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12个建扶村共召开民主生活会24次,组织党员理论学习62次,党员科技培训班42场,接受教育培训的党员群众达2100余人次。发展党员21名,培养后备干部32名,新建整修村部2800平方米。

  抓基础设施,村容环境得到根本改善。24家后盾单位为12个驻点村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突出抓好水、路、河堤、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整)修公路33.2公里、硬化公路28.1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7.4千米。整修山塘6口、新修防洪堤70.1千米、新修(整修)水渠12.8千米,惠及农田3300余亩。修建蓄水池1258立方米、铺设管道73.5千米,解决了4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污水处理池230个,发放垃圾桶3000余个,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明显。省环保厅为宝峰山村协调项目资金50万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善了该村的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黄河村投入资金191万元,硬化公路6.5公里,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金杜村投入96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最终从10多里外的山沟成功引水。

  抓基础产业,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各工作组立足实际,着力培养主导产业,帮助村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既巩固发展了鱼泉贡米等传统优势产业,又立足实际发展了特色种养殖。全区12个建扶村共栽种优质水稻1360亩,蔬菜1200亩,丹桂350亩,中药材300亩,葛根200亩;发展养殖专业户21户,养殖牲猪2150头,家禽15000羽。李家岗村的蔬菜基地、宝峰山村的葛根种植基地、印家山村的鸡苗育雏基地、宝月村的苗木培育基地已逐现规模。鱼泉峪村通过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鱼泉贡米,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每年。

  抓基础服务,和谐文明乡风逐步形成。各工作组从狠抓村民素质教育、村务公开入手,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公示栏、公示墙,定期公布村务、财务和村居重大事项,完善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开展“孝顺媳妇”、“明理婆婆”和环境卫生评比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村风文明;积极开展“五送下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各联村单位组织力送图书、送肥料、送义诊、送温暖、送法律知识和科技40余次,各种物资44.6万元,受惠群众达5000多人次。200多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为结对户和贫困户送去慰问金11.2万元 。

  责任编辑:李平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屈泽清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