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家乡的山作比较,湘西张家界的山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章法:家乡的山,像女人的乳房,山脊是条弧线,土多石少,植被葱茏,但见婉柔,气势显得温和厚重;而张家界的山像男人的阳具,突兀地拔地勃起,上下一般粗,甚至下细上粗,全是坚硬的石体,奇峰绝壁,陡出霄汉之外。家乡的山如卧,张家界的山如立;张家界的山高耸,家乡的山平远;家乡的山肩股张开,基脚壮厚,峦岫岗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张家界的山如手指张开,如夸张之盆景,一任乱斧劈之,又赋物肖形,随心所欲,山势如打醉拳者体态,斜得让人担心其倾倒,但久看着实感觉其稳,就像醉拳高手脚底钉进地里,咬住大地不放松,又像举重者肌肉鼓胀,观者能感觉到山峰的张力。
古人总结看山经验: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加上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且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晦明变化之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据此,第一段的家乡与张家界山之比较学并不完全准确。游安徽天柱山,大半部分觉得是在游家乡的名山明月山,绿意盎然;而登顶那一小部分,觉得是在游黄山,怪石嶙峋。山之高低给人的感觉迥异。我看家乡的山多是低海拔的山。而看张家界的山,是坐了缆车、天梯上去的,是高海拔的山。如果我有机会登上家乡的最高峰,对家乡山之感觉也会增添坚凝的成分吧。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一样的山水,养出了不一样的张家界人。他们有自己的宗教、风俗、艺术、文化甚至是法律。他们称自己为土家族以与汉人相区别。张家界旧称大庸,又称永定卫,就是中央政府设置的兵营,分割与汉人有不同“章法”的土家族与苗族,实施“汉不进峒,土不出山”的政策。在天子山游览,登天子阁阅《天子阁赋》:“……恨王土扩张,苦生灵涂炭,有土酋豪杰,称向王天子。举义旗而造反,抗皇权以求生。暴君悖逆,黩武穷兵,灾累黎庶,难殉谷渊,赍(读基,怀着,抱着)志成千古遗恨,史册垂万世英名。”向王天子死后,他和他的将士都化成了石头,而成了今天著名景点,如“将军岩”、“神兵聚会”、“天子座”、“五将拜帅”、“御笔峰”等等,难怪人们说石是天地之骨也。其实,向王天子未必有其人,他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历朝历代土家人反抗中原统治者之领袖的浓缩。而出此传说,无非是进行英雄崇拜,在全体土家族人中渗透尚武精神。
土家人实施兵农合一,人人都是战士,土人生男孩,先过秤,论斤多少择等量毛铁浸泡于药水中,待15岁时取出铸剑一把,从此随身不离。婴儿下地,以青竹片烧油烙脚,一直烙到15岁,终成可赤脚攀山越岭、务农打仗的“铁脚板”。“其兵皆素练习,闻角声则聚,无事则各保关砦(读寨,同寨)盔重十六斤,衬以厚絮,如斗大,甲重三十斤,利箭不能入,火枪打百步……”如此训练有素的土兵,在明朝抗倭战争、清朝光复台湾战争、民国北伐革命军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事中,屡建奇功,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与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让游览者对那里的山更加肃然起敬。
本文作者为江西宜春人
来源:武陵源区作家协会
作者:吴根绍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