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张家界,是慕名其山。
初始的欲望大都无异。就像登泰山,就像登黄山,就像去桂林……于是,便有了一种奇想,这张家界的山比起其他,有何奇妙之处?
泰山,五岳之首,伟岸如同北方的汉子,威武至尊;黄山,誉盖五岳,奇秀如同江南之女子,妩媚含羞;而桂林的山,美甲天下,恰如少妇的乳房,圆润饱满……
张家界的山呢?
张家界多山。书载,这里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涧水潺潺,树茂林丰,奇花争妍。三千座岩峰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于石林峡谷之间,万千株珍稀植物密布于云山雾海之处。不临其高,难释其疑;不入其深,不解其问;不探其幽,不辩其神……而武陵源景区又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实为解惑释疑之妙处,当为寻幽览胜之首选。
正是郁积此番情感我们走进武陵源的。
入得山门,便身临其境。远处,山影重叠,山色氤氲,云天在山峦奇峰中参差不齐;近处,峭壁刀仞,岩石峥嵘,树木于千回百转处清新碧绿。仿佛,有一种诱惑在深邃处浮动,有一种声音于心灵里回旋。初入景区,大自然便赏给我们一个神奇的怀抱。
乘天梯,过涧桥,坐景区环保车,七拐八弯九、十里,便算是进入了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园内设有观景台,惹游人争先恐后。伫立于此,奇石危峰尽收眼底。形如柱,貌如塔,神如笋,影如盘。深者则深,深不可测;耸者高耸,一柱擎天;密之可密,疏而不漏。钟秀千姿,雕镂百态。有屈子行吟,有姐妹私语,有夫妻情深,有众仙聚会、群娥起舞,有天兵出征、神将布阵。“石船出海”形如神似,那五指奇峰中,怎就有,巨型长方形石块位居中指之上,一颗武陵怪松长于其中,使得远远看去恰如一条大船从深处开来,在云海中漂浮;“五级神塘”讳莫如深,是想象?是传说?人欲问,山无声,只有那扑朔迷离的层峦叠嶂,给你一个形体语言。
这就是传说中向王天子归天的地方么?
也许,谁也不能给我一个信服的答案。不过,于自然美景中融入一段人文传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情景交融,陡填几分游兴。何况,身后真有故事在衔接——这便是奇景“仙女献花”。
还是那个王子的故事。那年,向王天子所部被官军打败,只好率残兵退守天子山。可十万官兵紧追不舍,不甘被俘受辱的向王天子与众将士临死不屈,血战七天七夜,终于弹尽粮绝,遂纵身跳入神堂湾……许久以后,一位深爱着向王天子的土家阿妹翻山越岭爬上天子山,寻找向王天子和将士们的尸骨。山风哀哀,溪水切切,青山掩忠骨。阿妹忍泪提篮,采集山花,撒向峡谷,祭奠冤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阿妹被岁月凝固成像,熔聚成石,这便有了手执花篮,含情脉脉的献花仙女……
忽然觉得真有几缕异香从绿树丛中淡出。举目遥望,漫山遍野一片苍翠。身于何处,心系何方,悠悠灵魂离我随我?
依旧是在天子山,更有一处奇景,那便是“十里画廊”。
这是怎样的一幅巨卷呢?不身临其境,不能端其神。眼前,一处峡谷幽深狭长,深邃处似有汩汩泉声。峡谷两侧群峰凛然而列,造型各异,却携身成壁。那月沟岁痕,寄生花木,如神来之笔,使得偌大的峭壁组成一幅生灵活现的天然雕塑画。“奇峰争起闹长空,百态千姿造化功。秀谷清溪十里路,游人多少画廊中。”难怪雕塑家钱绍武称其为“一条天然雕塑杰作的群像陈列长廊。”是也,这悬挂在千仞绝壁之上,秀美绝伦的自然奇观,不可谓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赐赠给人们的绝妙的水墨丹青。
也不能没有感悟。奇山秀峰无时不在点拨我的思绪:巍峨的山体有丰富的内涵,俊秀的峰峦有宽阔的胸怀,登山方知人渺小,观景才知心有垢。在此处,更能理解心胸豁达的含义,于这里,最能明白什么是虚怀若谷?
我在想,与泰山相比,与黄山相比,这张家界的山,是否也潜含着一种性别?
归步难舍。再回首,忽然顿悟,那一根根顶天立地的山峰,不就像一个个男人的生命吗?
二
世上的山,有以自然风光为胜,有以人文景观为长,能集二者于一身的不是很多,武陵源便是。
在黄石寨我们最能感悟这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境界。
黄石寨也是武陵源的一个景点,而且是处重要的的景点,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被誉为风景区最璀灿的明珠。据说,这藏匿千年的深闺揭开红盖头是因了画家黄永玉。
当年,画家来此写生,那神奇、钟秀、雄浑、清新的原生态让他惊叹不已。看着那连绵重叠的峰仞,石缝间的山泉,幽谷里的浅流,悬崖处的飞瀑,红岩上的绿树,画家也发出唏嘘。于是,画家不仅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水墨丹青,而且奔走呼吁,着力举荐,才使得武陵源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我们登上黄石寨时,太阳正挂在一处峰尖,远远望去,景色别致的美。逆光处,七彩虚幻,空蒙中,雾影氤氲。此番境地,说不出有何等的玄妙,仿佛层林深处,和孤崖洞里,有一双双清澈、秘遂的眼眸,在温情地注视我们缥缈的灵魂。那眼神的背后,是一副超度心灵的魔杖,牵引着游人进入圣地,洗浴自己的心灵,做一回神仙般的风流。
六奇阁,居黄石寨山之巅,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历史不长,却寓意张家界的山奇、水奇、云奇、石奇、植物奇、动物奇。登临其上,揽群山于眼底,视孤峰于天外,意想扩大的盆景,感觉缩小的仙境,好不惬意。
看了著名学者羊春秋的“名动全球到此真看三击节,势拔五岳归来不用再看山”的赞誉诗句,我对“六奇阁是黄石寨唯一的一处人文景观”这句话顿生疑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原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人们大多是从时间概念上来定义的。象泰山、黄山似乎便是如此。如果说,仅仅只有不到二十年历史的六奇阁都能算得上人文景观,相比之下,那摘星台、双门迎宾便也能算得。
风景区开发初期,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的张劲夫登上黄石寨。时值清晨,他信步走入一处顶部向南空悬,样子类似游泳池中高台跳板的石块,甚是惊叹。仰望天空,残星寥寥,俯瞰深涧,奇峰隐隐,于是,登石抒怀:“千峰竟秀,万木葱笼,琳琅满目,美不胜数。虽非大上,不似人间,借以喻此,不为过也。”遂说,“此石可谓摘星台。”
如今,张劲夫的诗变成石刻,矗立于路边。我在想,若干年后这算不算是一处和六奇阁并肩的人文景观?
还有“双门迎宾”。一九九五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登上黄石寨时,看到正南面有三座奇峰一字排开,形成两道自然天成的山门,透过山门极目远眺,可见三十公里之外的武陵之魂天门山。而近处,天书高挂,玉印醒目,苍松翠柳绿袖成嶂。江泽民情趣盎然,遂把此三座奇峰所形成的景观称之为“双门迎宾”,意为一门迎接国内游客、一门迎接海外游人。立意可谓高也。
可以说这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景观了。假以百年千载,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或许会变成一段美丽神奇的传说。
还有那进山沿途的碑文石刻,无一不出自当代政客名人的手笔,他们都和这张家界的山水峰谷一样,与天地共存,经旷世风雨,默默等待着生命新的纪元。
张家界现已闻名遐迩。我不知道是武陵源成就了张家界,还是张家界成就了武陵源?但我知道,若从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意义来讲,武陵源已成为了一种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过一句话,初始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境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悟者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在我的眼里,武陵源既是山,又不是山。
本文作者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武陵源区作家协会
作者:张恒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