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新闻网11月30日讯(记者 邓道理 通讯员 邓德华 吴俊)“人间仙境有洞天, 索溪清流绕其间。”进入初冬,旅游胜地武陵源没有一丝寒意,沿着静静的索溪河,顺流而下,无限乡村美景扑面而来,浓浓暖意徜徉心间。
4月以来,武陵源区开展以“五助五建”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互助共建活动,86家机关单位与42个村(居)“结亲”,帮助建班子、搞规划、上项目、抓产业、强管理,一个个和谐、整洁、美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呈现。干群之间手相牵、心相连,鱼水情深如索溪河绵绵清流奔腾不息。
将基层组织建设贯穿“互助共建”始终
金秋10月,协合乡杨家坪村热闹起来,养殖的中华绒鳌蟹上市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基地从选址、建设、生产,村支两委班子功不可没。”养殖大户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家坪“车头”作用是联点单位区政府办培养的结果,通过学习教育、整章建制,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提高,村支书被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考上了国家公务员,今年6月,张家界市建设扶贫观摩会在杨家坪村举行。
“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城乡互助共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向罡认为,基层组织是农村的基础,他介绍说,“五建”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党建指导,建好村(居)班子,武陵源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各联点单位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为此,武陵源区委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城乡互助共建联系点暨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的实施意见》,重新选派42名优秀干部任村(居)第一书记,重点指导联系村(居)党组织班子建设,着力培育“一好双强”型村级班子和“三强一好”型社区班子;建立区级领导城乡互助共建联系点工作制度,每个处级干部分别联系1-2个基层党组织,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每年与联系村(居)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后备干部开展2次以上的谈心活动;重点强化基层保障力度,增加村级运转经费45万元,村干部基本报酬人均提高2100元,退职村(居)主干生活补助标准人均提高240元/年,287名村(居)主干工作待遇明显改善;加大基层干部队伍公选力度,先后从村居党支部书记中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名、乡镇班子成员3名。
双峰村是武陵源的东大门,村支两委一班人强化组织抓创争、富民强村抓产业、完善基础抓管理、提升素质抓文明,打造出张家界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今年,村支部在全国开展“五好党支部”网络评选活动中排名第24位。目前,武陵源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显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最高目标
“以前简易路又窄又烂,不好走也不安全,在联点单位支持下,公路加宽了、硬化了,出行方便多了。”索溪峪镇铁厂村土福界林场是索溪峪镇最偏远的地方,山高路险,村民出行难,区审计局、财险公司作为联系单位,多次实地查看,并筹措资金,仅一个月的时间,长达2.5公里简易路全部整修和硬化,村民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谢万分。
“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为互助共建的最高目标。”区委副书记、区委办主任侯家骥认为,老百姓生活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袋子里钱要增多,二是生活要方便,三是要有很好的精神文化享受。
进入冬季,中湖乡丹桂基地一派繁忙,安江农校的技术人员正忙于为村民们实地传授丹桂种植后的养护技能。目前,丹桂种植已成为当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帮助农民增收又一条路子,目前种植量已超过80亩,计划发展到500亩。据了解,该乡靠市场、靠企业,走“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鱼泉贡米专业合作社、丹桂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组织,并结合旅游做文章,大力发展杨梅种植基地,累计销售杨梅25万斤以上,获利近300万元。
“小青瓦、外挑檐、浅灰墙、转角楼”,走进索溪峪镇河口村,这种土家建筑风格的房子随处可见,依托黄龙洞旅游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旅游农业产品成为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160万元,今年人均收入将突破8700元。”村书记毛善进介绍,村里从事旅游农产品销售的就有300人左右,村集体目前有214个商铺,2.4万平方米的停车场,部分村民还瞄准旅游市场,开始种植蔬菜、中药材、花卉以及发展养殖业,昔日产业结构单一的河口村如今也变得多元化了。
穿行索溪峪镇,11个村寨特色各异,文庄的环保、岩门的蔬菜、金杜的养殖、河口的屋舍、双峰的砂画……所到之处,耳目一新。镇长谢明介绍,城乡互助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在区直单位的指导下,全镇共规划项目160多个,3年总投资23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200多万元。
而在中湖乡,文化改变生活,全乡有1个民族艺术(阳戏)剧团、1支舞龙舞狮队、1个篮球协会、1个书法协会、3个群众文化广场;全乡4个村(居)有文艺宣传队,6个村(居)有花灯队和鼓乐队,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据统计,目前武陵源领导和机关单位深入村寨调研200多次,组织“五送下乡”活动30多场。共编制规划项目450个,总投入资金达1.1亿元,农村道路整修、水利建设、人畜饮水、环境整治等一批项目正有序实施。1至9月,全区实现旅游带动农业实现增加值629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25元。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效果的最高标杆
11月20日,武陵源区发改局党员干部来到城乡互助共建联系点中湖乡三家峪村,集中学习宣讲十八大精神,开展“一对一”结对扶贫和“送光明、送温暖”活动。村民交口称赞,“及时将党的精神传达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大家十分满意。”
“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城乡互助共建效果的最高标杆。”区委书记朱用文认为,干工作为了老百姓,评判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样,就用老百姓的满意度来检验。如何让群众满意?一是社会管理公平,二是为做实事、解民难,三是干群关系融洽。
走进索溪峪镇秀美宁静的文庄村,家家户户“花园式”污水处理系统,房前屋后花木成荫、干净整洁。如今,该村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示范村,“文庄模式”全面推广。这是区环保局联点的结果,群众感觉舒适、卫生、美观。
金杜村是武陵源区有名的缺水村,每到枯水季节,村里要到几公里外的香楠峪挑水解决生活问题。城乡互助共建开展以来,区民政局就金杜村人畜饮水程一项投入达24万元,新建了一处30米长的拦水坝和一个150立方米的蓄水池,把水从5公里外的香楠峪引到了海拔600多米高的金杜山上,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此外,联系单位确定了“互助日”,全体干部每月下村一天帮助农户搞好生产,增进干群关系。
区政协办、区工商分局作为双星村联系单位,为该村投入32.8万元,建立了“三农服务站”,组建了山区村第一支老年腰鼓队和老年围鼓队,推出的“党员示范路”,已成为武陵源山区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一对一”帮扶,目前村里养殖生猪20头以上的有15家,养鸡500只以上的有10家,珍珠鸡、野鸡等特种养殖户各1家,新增山核桃和油茶种植100亩,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将突破4800元。
将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武陵源区开展“城乡互助共建”活动,通过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环境和基础工作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已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据了解,按照城乡互助共建要求,武陵源2013年将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工程”,推进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特色养殖,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从而建设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邓道理 邓德华 吴俊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