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新闻网12月2日讯(通讯员 刘敏)11月20日至12月2日,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调查组梁志强博士一行8人,对武陵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生资源的分布区域、数量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大鲵属于国家2级保护动物,因其能发出婴儿般的叫声,又名“娃娃鱼”。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滥捕,数量曾一度减少。但是自1996年成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由于保护措施得力,野生大鲵数量在不断增加。不少游客在金鞭溪、宝峰湖、黄龙洞等溪流中相继发现了野生大鲵。调查组深入金鞭溪、宝峰湖、黄龙洞、白虎堂、香芷溪、十里画廊等野生大鲵原产地,开展了大鲵野生资源、鱼类资源、水生植物、水质项目的调查,在核心景区发现了野生大鲵的踪迹,并拍摄了一些珍贵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此次调查为武陵源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促进大鲵资源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武陵源区的野生大鲵得到及时有效保护,建立了大鲵资源保护站,对大鲵出水地域实行监测;建立大鲵养殖繁殖基地,多渠道开展人工繁殖;开展大鲵人工增殖放流,近年来已开展了5次,放流大鲵亲本10组,鲵苗1200余尾,为尽快恢复发展大鲵资源种群,同时为合理利用和开发大鲵资源创造了条件。
梁志强博士指出,本次调查表明,近年武陵源区野生大鲵呈不连续点状分布,资源量得到有效保护,人工养殖资源量增加较大,约2万余尾。但仍需加强野生大鲵保护管理,增加人工放流数量,以逐步恢复野生大鲵资源,同时继续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不断增加大鲵的资源总量。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刘敏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