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发生在甘肃正宁的惨烈校车事故,深深刺痛了全国公众的神经。刹那间,校车安全成为焦点。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有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车辆28.5万辆。其中,符合标准的校车2.9万辆,仅占10.32%。换句话说,平均6000多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辆专业校车。笔者窃以为,教育部统计的这个数字,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把凡是以接送学生为主要目的车辆都算作校车的话,那么,校车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情况还要糟糕得多,严重得多。笔者曾长期从事农村一线教育工作,亲眼见过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校车”,比如三轮摩托车、微型货车、面的车、金杯车等等。其中很大一部分车辆是改装车,是运营年限超期的车,存在手续不合法、检验不达标、驾驶员资格不合法等问题,甚至有的连保险都没有买。这种情况农村尤其严重。用这样的车辆接送学生,无疑于“盲人骑瞎马”, 发生“夜半临深池”的惨剧就在所难免,毫不稀奇了。
为众多幼小的生命安全计,为千万个家庭的幸福计,笔者以为,对校车的治理要出重拳,多措并举,形成常态。据了解,校车接送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阶段。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重点审查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对于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没有能力购买合格校车的公办或者民办幼儿园,要杜绝使用“校车”,甚至取缔办园资格,以绝后患。要为那些办学资质优良、力量雄厚、安全工作长期到位的幼儿园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减少无序竞争、恶意竞争,使之办得更好更规范。二是要常态化管理。目前,教育部关于排查治理校车的紧急通知下发以后,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治理,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校车安全问题是不是从此就一劳永逸了呢?校车违规违法行为是不是就嘎然而止了呢?一段时间过后,人们对校车的关切程度会不会减弱呢?这实在是一连串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在甘肃正宁事件发生以后,各地校车安全事故仍然在高频率地发生,网上还在源源不断地公布这方面的信息。这就说明,相关违规违法行为还依然在继续,各地不合格校车还仍然在和职能部门躲猫猫,捉迷藏。因此,要联合交警部门、安全生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校车实行常态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时时清,月月查,对违规违法校车,发现一辆查处一辆,决不手软。要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监督,形成当地政府、学校、群众三级监督防范体系,把监督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三是要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甘肃正宁惨剧发生以后,摘了一些人的帽子,关了相关责任人。笔者认为,虽然摘几顶帽子和关几个人,与那些过早夭折的幼小的生命相比,与那些因失去孩子而痛不欲生的家庭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严格责任追究却是强化工作责任心,防范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要更加完善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要让它成为责任部门头上的一把利剑,时时感觉到它的存在,时时提醒自己的职责所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孩子们能快快乐乐地上学,高高兴兴地回家。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武陵源新闻网
作者:周良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