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武陵源站8月12日讯(记者 杜修庆)“小青瓦,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外挑檐”是土家吊脚楼最为显著的特点,如今这种蕴涵土家族民族元素的特色建筑在武陵源街道、城郊和乡镇比比皆是,已成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月12日,记者从武陵源区民族事务局了解到,为了保留当地的民族特色,多年来武陵源人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
武陵源区总面积397.5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2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白族、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6%,特别是土家族人口居多,约4.7万人,占整个比例的90%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早在2002年,武陵源就提出“山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发展战略,民族特色建筑就是其中之一。经过武陵源人不懈的努力,严格按照未来文化遗产“生态化、本土化、精品华”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生态化、精品化、民族化的旅游城镇,如今的武陵源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富,彰显着无限魅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
作者:杜修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