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陵源旅游业“三个转变”实现战略转型提质升级
2011-06-01 16:40:32 字号:

    红网武陵源站6月1日讯(通讯员 胡少丛)经过近1年时间的紧张施工,5月底,全国唯一集水上酒吧街、中华名特小吃街、湘西民俗购物精品街、休闲客栈、创意工坊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商业步行街——武陵源城区的溪布街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内部装修和附属设施建设。溪布街是武陵源旅游业战略转型提质升级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建区以来,武陵源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以观光型为主的旅游产业不断壮大。2010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399.8万,旅游总收入达56.2亿元,大约是建区之初的20倍和100倍。但是,这种传统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使得旅游粗放性增长、外延式扩张的格局无法根本改变,旅游产业“低价格竞争、低效益经营、低素质服务”的“三低”局面无法根本改变;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冲突和矛盾无法根本改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武陵源旅游发展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本质是旅游发展方式问题,而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跨越。

  因此,自2006年以来,武陵源区转变发展思路,实施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旅游品牌从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整个“十一五”期间,武陵源旅游业逐步实现转型提质升级,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

  旅游城镇发展是武陵源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的重要依托。按照“景美城美、城景合一,宜居宜留、宜游宜闲,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国际水准”的要求,武陵源正在打造面向国际的旅游城镇。

  武陵源区大力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按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布局,该区完成了索溪峪镇、中湖乡和天子山镇三个旅游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并获得批准实施;编制了索溪峪镇控制性详规及岩门新区、军地坪商业街、索溪河滨河带、百溪沟商业街、驼峰安置区、沙坪安置区等详规的编制工作,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建立并落实了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实施了控违拆违“一票否决”制。5年来,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主要完成了索溪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好了黄龙洞停车场和索溪峪污水处理厂,高质量高标准建好了吴家峪门票站,完成了阳龙公路建设、宝峰路和高云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启动了溪布街建设和 “穿衣戴帽”、夜景亮化等工程。武陵源国际旅游城镇格局已显雏形,诗情画意彰显和土家文化浓郁的一道亮丽城市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

  武陵源区大力开展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接待档次显著提高。2006年以来,该区不仅完成对专家村宾馆、京溪宾馆、亘立酒店等一批老宾馆酒店的改造升级,而且还兴建了京武铂尔曼酒店、盛美达国际酒店、锦江清河酒店、国宾酒店、福苑酒店等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目前,该区高星级宾馆数量已达到50﹪以上,与其他家庭旅馆一起,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吃住需求。

  武陵源区大力开展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到2010年,魅力湘西文化广场、梯玛神歌、张家界大剧院、梦幻张家界和哈利路亚音乐厅等旅游文化演艺场馆等相继建成,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也开门迎客,这无疑填补了武陵源区旅游文化产品的空白。上述旅游文化产品深受游客欢迎,魅力湘西文化广场还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外,该区正在规划建设餐饮系统,打造美食街、酒吧街、茶座街;建设娱乐系统,整合提升现有演艺场所;建设健身系统,重点抓高尔夫球场、运动场馆、激流回旋项目;建设购物系统,对现有购物街区改造提质,推出本土化的旅游精品店铺。

  旅游产业: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武陵源旅游经济正由单纯依靠旅游门票收入向延长旅游产业链转变。2006年至2010年,武陵源区年接待旅游人次保持1200万左右,然而旅游总收入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这得益于武陵源在保持旅游接待人次基本稳定的同时,延长旅游产业链,努力提升宾馆酒店业水平,大力发展包括休闲服务业、旅游演艺业等旅游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产业已成武陵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武陵源区围绕旅游做文章,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按照特色农业思路引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该区编制了《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建设了特色种养殖基地,岩门蔬菜基地、常源生态养猪场初具规模,新发展蔬菜850亩、中药材500亩和万羽规模养鸡场一家;开发旅游休闲农庄,双峰村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4家农家旅馆被评为“全省家庭示范旅馆”;新成立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成了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换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善基础设施,37个村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处理,通畅工程全面完成。

  武陵源区实施旅游惠民政策,大力繁荣发展旅游文明。该区重点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和谐,从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等重大问题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安民惠民政策,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惠及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就医、养老等多个层面,让广大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该区大力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如开展创建生态景区、生态农村、生态城区等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2009年,该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已通过考核验收,表明“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美丽的山水滋养了武陵源人纯朴善良的心灵,该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推动更是促进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该区开展的“十佳文明公民”评选表彰等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区人民心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武陵源人不仅形成了涵盖旅游致富、保护遗产、善待游客、团结和谐等内容的人文精神,而且也形成了文明诚信的观念。默默奉献的人民公仆,拾金不昧的马路天使,诚实守信的工商个体户,为游客排忧解难的旅游从业者,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公民道德规范实践者举不胜举。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赵明建,他舍己救游客的英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赵明建已经成为张家界人善待游客的代名词。

  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

  武陵源区逐步树立有国际视野的发展眼光。该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和“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节会活动,利用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在全球开展网络营销,使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该区积极向上汇报,力争实现境外游客落地签证,适时增加国际航线,打通国际航空交通网络;鼓励境外大企业、大公司参与景区、城区建设和经营,支持国际性的传媒、饭店公司、旅行社在武陵源开办高级酒店、影视基地和连锁旅行社,实施资本的国际化运作;举办公职人员、旅游服务人员英、韩语、日语培训班,解决服务中外游客中的语言障碍问题;进一步巩固5A景区创建成果,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推行核心景区向导员制度;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重视引进、培养和使用旅游人才,努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员综合素质;在编制完善自驾游手册、健全自驾游配套设施的同时,组建自助游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宾馆酒店向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

  武陵源区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在旅游管理方面,该区长期推行ISO9001、ISO14000、OHSAS18000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着力引入国际旅游行业近年兴起的扁平化、数字化管理的新思维,不断深化“数字武陵源”建设,确保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正常运行,突出订票联系、酒店预订、线路预订、网上商城、行程选择、新闻传输、景观欣赏、旅游指南、网上游览、旅游论坛等十大功能,提高景区管理和营销水平。

  武陵源区逐步开拓面向国际的旅游市场。该区把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作为推进旅游国际化的原动力。首先是锁定营销目标,主攻西南、韩日市场,巩固提升华东、华南市场,拓展北方、香港、台湾、东南亚市场,开发欧美市场;其次是创新营销方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原则,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构建“政企联手、全区联动”的整体营销格局;第三是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媒体、节会、游客三大平台,抓住“绝版张家界”主题,打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三张牌,力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电视媒体黄金频道、黄金时段宣传张家界·武陵源品牌形象;第四是完善营销政策,鼓励旅游景点、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窗口企业在国内外设立旅游办事处,加大其对游客的招揽和组团力度。

  “十一五”期间,武陵源区已初步实现上述“三个转变”,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天地。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推进的双重任务,转型发展和遗产保护的双重压力,该区立足于全球、全国、全省、全市的大格局,正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一年开好局,三年有变化,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山岳型休闲度假胜地,这是武陵源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战略构想。“十二五”规划实施期,正是武陵源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打基础、上台阶的关键期,该区将围绕“峰林观光、养生休闲、绿色度假”主题,创新旅游产品,培育壮大休闲度假产业;围绕旅游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优化空间布局,谋划重点项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邓道理

来源:

作者:胡少丛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