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陵源区率先全省脱贫摘帽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强力
2016-07-05 12:14:16 字号:

武陵源新闻网7月5日讯(通讯员 贵术中 邓道理 向婷婷)6月汛期,大雨不断。省核工业地质局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周源正在为军地坪街道双星村贫困户东奔西走。记者问:“你是省里派来的驻村帮扶干部,天高皇帝远,对自己何必要求那么严?”他笑着回答:“我是省里派来的干部,又是村里的帮扶干部,要接受省里和当地的双重领导,按照《贫困户帮扶档案》就应该履行双重责任。”而他,只是武陵源区驻村帮扶干部尽职履责的一个缩影。

“帮扶档案让帮扶干部对扶贫政策更熟悉,对帮扶计划更清晰,帮扶措施更具体,帮扶效果更明显。”武陵源区委常委、区委组织统战部长、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熊卫国告诉记者,武陵源区借助一本《贫困户帮扶档案》,将帮扶干部自身利益与贫困户利益紧紧挂钩,将贫困户家庭发展与帮扶项目紧紧挂钩,倒逼帮扶干部这一关键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解决了六大难题。

一是倒逼帮扶干部掌握贫困户情况。武陵源区要求帮扶干部全面细致地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一一登记在册,要求家庭基本情况要精确摸准子女就学班级、务工单位及工种,生产情况精确到林地、水田、旱地面积,种植农作物种类及收成,家庭成员就医情况要精确到医院、病因、产生费用及后续保养措施。通过全面详细了解情况,找准因病、因学、因劳动力缺失等致贫原因,估量贫困户离“两不愁、三保障”的距离,为后续帮扶打好基础。

二是倒逼帮扶干部制定帮扶计划。以贫困户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武陵源区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项行动”,力图通过实施“安居工程、教育培训、医疗救助、政策兜底”4项行动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 通过实施“发展产业、集体经济、生态补偿、劳务输出”4项行动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项行动辐射贫困人口受益。在“十项行动”的大框架下,干部制定帮扶计划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尊重贫困户个人愿望;必须熟知各项扶贫政策;必须结合乡、村两地的特色产业;必须有家庭帮扶增收新项目;必须踩紧时间节点。

三是倒逼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要求帮扶干部必须每月2次入户,帮助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并将进展记录在册。干部帮扶要做到“五个到位”:将贫困户享受的各级政策保障类项目落实到位;扶持资金发放到位;贫困户在村集体经济的分红收入落实到位;帮扶进度到位;技术支持和服务到位,确保帮扶项目落实到户、资金落实到人。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户“一户一产”全覆盖,贫困村“一村一品”全覆盖,贫困乡(街道)“一乡一业”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均加入了医疗合作组织,实现贫困人口医疗扶贫全覆盖;所有贫困户的子女均享受教育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教育扶贫全覆盖。

四是倒逼帮扶干部掌握帮扶政策。武陵源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每个乡(街道)各派1个指导组长期驻村开展实地指导,建立了指导台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截至目前,指导组共计开展341次现场指导,保证31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居指导覆盖率100%。全区帮扶干部以“白加黑”“5+2”工作模式走进联系村贫困户家中,逐项落实帮扶计划及措施,6个月来,入户工作累计户均达10次以上,入户覆盖率达到100%。

五是倒逼帮扶干部确保帮扶效果。武陵源区规定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责,群众若返贫,干部继续帮。在保证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帮扶干部必须从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出谋策划,为贫困户寻找可以长期稳定增收的经济来源,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助其发展家庭产业,鼓励其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并加强技术指导及支持,“多管齐下”促进贫困户增收,确保贫困人口至少有1个长期增收项目、有1个分红产业。

六是倒逼帮扶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武陵源区对帮扶干部的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讲评、年终结账”,对于未按要求建立健全《贫困户帮扶档案》的、受到区委三次以上通报批评的、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不落实影响贫困户脱贫的帮扶干部实行“三个一律免职”。

(本文原发于2016年7月5日1版)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贵术中 邓道理 向婷婷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